●王?。ㄊ欣细删滞诵菡荆?/font>
1955年10月29日,克拉玛依一号井喷出黑色的油流,宣告了新中国第一个大油田的诞生。从彼时起,克拉玛依几代石油人战天斗地,艰难拼搏,披肝沥胆,踔厉奋发,终于将“没有草、没有水,鸟儿也不飞”的戈壁荒原建成了中国西部最大的石油石化基地,并且还建成了一座富足、美丽、文明、安全的现代化石油城。
67年过去了,漫长的光阴淹没了许多惊世骇俗的故事,老去了许多美丽动人的容颜,但在我们克拉玛依,很多人都没有忘记克拉玛依一号井的定位者——1/54地质调查队。正是他们,为克拉玛依油田的横空出世播下了一颗优良的“种子”,为克拉玛依一号井的滚滚春雷安装了成功的“引信”。
一
1950年9月30日,新疆中苏石油股份公司成立。1951年春,公司第一个地质调查队被派往克拉玛依黑油山地区进行油气勘察。1952—1953年,捷列金所带领的浅钻队在黑油山地区完钻4口探井,每口井都有大量油气显示,但未获工业油流。历经三年,中苏石油公司对黑油山地区的地质状况没有得到明确的认识,也就没有作出明确的结论。
1954年春,苏联石油专家乌瓦洛夫率1954年第一支地质调查队即1/54队在克拉玛依—乌尔禾的广阔地区进行1∶10万地质详查。该队成员有:地质师张恺,地质员王克思,采集员赵学海,实习员宋汉良、朱瑞明及其他工作人员4名。
乌瓦洛夫五十岁开外,他中等个子,但身材魁梧,两眼炯炯有神。他是苏共党员,参加过卫国战争,转业后参加石油事业,此时已是经验丰富的石油专家;张恺,河北人,25岁,1952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石油地质系,1953年春到新疆中苏石油公司工作,石油地质科班出身,且有一定实际工作经验,可谓英姿勃发,踌躇满志;王克思,当时也是二十五六岁的年纪,身材高大,行为稳重,能说一口流利的俄语,他虽没有学过石油地质专业,但和苏联专家学会了一套野外工作方法;宋汉良、朱瑞明二人是当年9月从西北大学地质系毕业的小伙子,血气方刚,朝气蓬勃。
一支精干的队伍,像一群虔诚的朝圣者,背着沉重的行囊,迎着漫天的沙尘,顶着炎炎的烈日,志笃意坚地沿着克拉玛依—乌尔禾一线艰难跋涉。他们艰难跋涉在黑油山沥青丘周边,艰难跋涉在白碱滩、小石油沟、花园沟、吐孜阿肯沟、蚊子沟和平梁沟,艰难跋涉在乌尔禾魔鬼城下的沥青脉和一段段干沟上……他们的目标,就是早日到达心中的圣地,早日看到克拉玛依的地下喷出黑色的滚滚石油!
二
8个月的时间里,乌瓦洛夫率领1/54队以黑油山为基点,西南方向勘察了包古图河地区,东北方向勘察了百口泉地区,西北侧又考察了托里地区。经过整体分析,他作出这样一个地质解释:“成吉思汗山是一个隐伏的古隆起,而白碱滩——克拉玛依—红山嘴一带是它的东南翼?!庇兔缬泄媛傻匮爻杉己股焦怕∑鸲弦淼淖罡卟课环植?其油源是来自准噶尔盆地南缘的天山山前凹陷带。所以,“在乌尔禾—克拉玛依地区之南和东南毗连地段是最有储油远景的地区!”
按照地质勘探定义,准噶尔盆地南缘为“天山山前凹陷”,而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的黑油山—乌尔禾一带称为“地台”,此时,1/54队果敢地喊出“走向地台!”的口号。
在这个观点的支撑下,乌瓦洛夫等人拟定克拉玛依1号井(发现井)等三口井,构成一个剖面的最初构思。
三
事情不会向我们所期盼的那样顺利。1954年11月底,严冬初临,北国边城乌鲁木齐已是漫天飞雪寒气袭人的世界。1/54队对克拉玛依—乌尔禾地区的含油高度评价引起了以潘切列捷夫总地质师为首的地质学家们的强烈批评,于是,持续一个多月的论战开场了。
以乌瓦洛夫为首的1/54队坚持“走向地台,应加强克拉玛依—乌尔禾地区的区域勘探”的观点,并提出1号突破井井位的建议。而以潘切列捷夫为代表的一批地质学家们则坚持“主攻山前”,高度评价天山山前凹陷,主张应把勘探主要力量集中在独山子、安集海、霍尔果斯、托斯台等地面构造上。
当1/54队以西北缘广见的、成带出现的各类油气显示为依据,论证该区是油气运移的指向,克拉玛依—乌尔禾地区以南毗连的斜坡区是最有储油远景的地区时,潘切列捷夫则认为:这正是该区弊端,斜坡区无聚集条件,不可能形成大的油气藏,地面所见的沥青丘、沥青砂、沥青脉,正是破坏散失无保存条件的依据。
在唇枪舌剑地论争中,乌瓦洛夫感情冲动地举起手中的茶杯,疾言厉色道:“独山子的油像一杯水,而克拉玛依的油像大海?!彼鼙弁饫┮允酒浯?致使披在肩上的大衣掉落在地板上。
四
经过持续月余的激烈辩论,1/54队的观点得到了公司决策层领导的支持,该队的建议被采纳。公司做出了综合勘探克拉玛依—乌尔禾地区的决定,并做出部署:在黑油山打两口预探井。这一部署很快得到石油管理总局的批准,紧接着又在1955年1月北京召开的全国石油勘探会议上获得批准。
这场争论以1/54队的取胜而暂告结束,迎来了1955年10月29日的历史性飞跃。
井位拟定人为地调处王克思、独山子钻井处地质师王秋明、地质调查处测量员王连壁,三人马不停蹄地赶到黑油山旁确定了一号井井位,砸下了井位木桩。
经公司杜博民总地质师批准,独山子钻井处陆铭宝所率的由8个民族、36人组成的1219青年钻井队,受独山子矿务局派遣,6月14日开赴黑油山,7月6日上午1号井开钻,克拉玛依历史新的一页从此揭开!
光阴荏苒,沧海桑田。67年过去了,克拉玛依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巨变!但“吃水不忘挖井人”!油城人永远忘不了艰苦创业的石油老一辈,忘不了英雄的1/54队的丰功伟绩,辽阔悠远的戈壁大漠上永远镌刻着他们的巍巍英名!